“我的梦想就是让格力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人尊重这个品牌,也因为我们格力让更多人来了解中国,这是我们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责任,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社会责任。”董明珠希望格力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这个高质量的中国品牌,她将其视为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董明珠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与格力的企业文化不谋而合。责任使她更注重企业的价值观,以及对民族品牌的珍视。在格力和董明珠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强烈的价值观自信与民族品牌自信。可以说,正是价值观自信和民族品牌自信,让格力不断站稳国内市场,更是在世界得以施展拳脚。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企业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基础之上。
无论是与政府部门座谈,还是参加达沃斯等会议,又或者接受媒体采访,董明珠总会有意无意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这一谈就是十几年。我们能够看到格力越来越彰显的自信。
价值观自信
强调价值观是董明珠的一贯作风。在格力电器总部大楼的文化墙上,整齐写着三行金色大字,“讲真话,干实事;讲原则,办好事;讲奉献,成大事”。这是董明珠当董事长后提出并让人写上去,她上下班经过这里也都会看一看。
“讲真话,干实事,”就是诚信。诚信是格力价值观中的重中之重。多年来,董明珠和格力塑造了一个有一个的诚信故事,也可以说,是诚信成就了格力。诚信是格力成功的那把钥匙。
近日,日本电饭锅被中国游客抢购一空的消息引来一片议论,参加全国两会的董明珠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为自己过去的不诚信买单。“我们做的大松牌电饭锅就出口到日本去,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到日本去买电饭锅?一是因为我们的工艺可能没有别人的精度高,技术上可能不如别人,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过去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假如他过去上过当买过你质量不好的电饭锅,他现在怎么相信你。” 董明珠的话深刻揭示了诚信与市场的关系。
以诚信面对市场,方能真正占有市场。在格力,上至董明珠,下至企业一般员工,都认同诚信文化,也都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正是秉持了一贯的诚信,才让格力始终能够保持创新的动力。不仅格力员工认同,得到同行业的赞誉,更重要的是得到市场的认可,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格力有句名言广为流传,“对质量管理的仁慈就是对消费者残忍。”格力的每个环节,无论设计产品源头,还是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以及安装、服务等环节,全过程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这不仅是企业生存之道,更是董明珠的人生体验。
作为中国商业的见证者,恐怕没有人比董明珠更明白诚信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多少企业浮浮沉沉,皆是被市场抛弃,没有了诚信忽悠消费者,消费者会将你抛弃。能够留住消费者的一定是真诚有诚信的。
以诚信占有市场,同时格力也以诚信对待合作者以及员工。在格力电器的产业链中,下有经销商,上有供应商,格力的专卖店数量仍持续增长,已有近3万家。董明珠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格力选择和所有人一起走下去。“宁可格力吃亏,也绝不让商家吃亏。”而格力就要为此付出利益上的损失。比如,格力首创了年终返利模式,接着又首发了淡季贴息返利模式,确保经销商的利益,并被各大家电厂商一直延用至今。董明珠曾坦言,如果说格力营销有何秘诀,那就是“不耍花样”。
对待员工,格力为外人称道的是金融危机不裁员。董明珠曾说,不裁员怎么办,这些员工怎么生存下去?内部管理,成本控制,包括技术升级。也就是说,所有成本由格力内部消化,这需要担当和自信。
最终,格力与员工、合作者、国家之间实现了多赢。比如,2014年格力就纳税148.07亿元,累计纳税超过400亿元,累计实现利税超过770亿元。历年向股东分红超过129亿元。这是一份同行业难以企及的账单。
正是在不断的摸索与深化认识中,董明珠与格力这艘大船,历经中国企业大潮的升升落落,不仅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更是将教训化作了经验,掌舵格力,让这艘大船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行。在中国商海一路航行,格力不断塑造并强化着自身的价值自信。
价值自信也具有一种惯性,良性企业会不断通过内部消化将企业价值观传递给每个员工,并感染其他企业或个人。风风雨雨几十年,这种价值观“润物细无声”的格力内部生发。董明珠以其独有的个性,将其不断发扬,并将格力带向世界。
民族品牌自信
格力是中国民族品牌最具有象征性的企业。格力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格力”品牌空调(自主品牌)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格力用户超过3亿。这不仅是因为格力走向了世界,为民族品牌争光,更重要的在格力身上赋予民族品牌更深的内涵。
选择做诚信企业是一种社会责任,而选择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就是承担了更大的国家责任。如果说诚信企业奠定了格力的市场口碑,那么,选择做民族品牌领导者则决定了它未来更宽广的世界空间。格力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一定会得益于民族品牌领导者的角色定位。
董明珠说:“作为一个品牌的领导者,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品牌能够立足海外,只有这样民族企业才能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代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话语权。”董明珠是个爱国者,只不过她是以更务实的行动,与欧美先进技术交锋,引领民族品牌。
关于董明珠对爱国的认同,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董明珠邀请陈伟才任格力副总裁,陈伟才曾是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与董明珠同为全国人大代表。而董明珠之所以选择陈伟才,是因为“他有优秀的品质,有一种很大的爱国、民族的情怀在身上表现,非常充分,希望他把优良的品质能够带到企业里,这是我们当时选他的最根本的原因。”爱国是董明珠掌舵格力驶向何方的无形罗盘。
选择做民族品牌的引领者并不容易,在西方相关产业的围剿与技术封锁下,格力能够一步一步发展起来,超越欧美和日本,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过程之艰难可以想象。董明珠坚持做“有脊梁的企业”,摆脱西方技术依赖,做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世界企业。所以,格力没有选择贴牌等低技术发展模式,而是选择了更艰苦的技术创新发展道路。民族品牌自信的最根本来源是技术创新。
一组惊人的数字显示了格力的真正实力:目前拥有8000多名科研人员、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个研究院、52个研究所、570多个实验室;累计申请技术专利14000多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近5000项。仅2014年申请专利4100多项,平均每天11项专利问世。
格力拥有12项“国际领先”成果,包括双级变频压缩机、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等。2012年、2013年,格力的科研投入均超过40亿元。这才是民族品牌自信的真正底气。
2009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曾两次提起他出访非洲时遇到的经历。一位非洲国家领导人曾对胡锦涛开玩笑说,“你们的格力空调什么都好,就是噪音太低,结果我们办公室官员下班的时候不知道要关空调”。格力技术,可见一斑。
做民族品牌并不是只有狭隘的爱国情绪,对于格力来说,董明珠的心愿“要中国制造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已经达到了。所以,她选择了承担更大的责任。2014年9月17日,董明珠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这源自格力长期以来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和缓和环境恶化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贡献。
“现在经济已经全球一体化,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带去的首先一定是共赢的思想,第二是企业一定要给当地的消费者带来生活上的改变,第三是一定要对当地的经济做出贡献。”董明珠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清晰表示了她的理念,这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真正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格力也是探路者。
在我们眼前,是越来越自信的格力,是价值观更牢固,创新技术能力日益增强的格力,也是民族品牌日益响亮的格力。价值观自信和民族品牌自信已成格力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也必将助格力进一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