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多人眼中,董明珠是强势的领航者,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中国庞大的企业群体中,都算得上是佼佼者,干练、说一不二。所以,劳模之于董明珠,寄托的更多是一份劳动的“嘉奖”,为格力员工,也为中国制造。
显然,劳模的荣誉又绝非“只关工作”那么简单,其中蕴含了更多对获奖者本人价值观的认可。一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民主的尊崇可能是这位女强人的另类一面,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面。
董明珠是一个有民主情怀的人,这一点往往被忽视。民主首先是相互尊重,无论居高位,还是底层普罗大众。董明珠曾说,“人一生就是短暂几十年,不管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让每个人在阳光下都能有一席之地。”而且,还是有尊严的占有一席之地。
格力为员工提供公寓,目前投资已经超过6亿元,让不少外地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甚至有两室一厅的夫妻过渡房。2014年7月,珠海总部二期工程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格力“一人一居”的愿景得到实质性体现,各地企业也会参照总部标准。
之所以投入巨资改善员工居住环境,董明珠的理由很简单,第一,不能让员工因为住房而发愁,在社会上活得没有尊严,第二,现在的员工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更渴望私密空间,所以,一人一居也是为了更尊重年轻人的习惯。
“不能说是让员工做牛做马,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或者只是利益的交换,你给我做东西,我给你一份工资。这是不和谐的东西。”在格力,尊重员工的最高体现是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尤其是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技术极致,进而获得社会认可,奉献于社会。董明珠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就是格力的一名叉车工。
“别的企业把他当工具,到格力来他有尊严,一旦知道自己有尊严,就会爱企业。在常人眼里,叉车工没什么创新,但他确实是创新者,能够用叉车开啤酒瓶,穿针引线,而且把这套技术引进到所有的叉车工培训过程中,全员素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董明珠说,格力国际技术的背后,也是尊重员工价值的体现。
对外,董明珠的民主更多体现在她履职人大代表职责,为民请命。每年的全国两会,董明珠是最繁忙、最耀眼的代表之一。十多年来,她提出了近30个议案和建议,其中大多数与民生有关。
2004年,她为全国广大的外来务工青年进言,就目前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医疗保险报销的用药范围每年应当更新扩大,同时要增加大病保险的范围,外来女工也应参保生育险。
2014年,董明珠最看重的还是为工人呼吁,建议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维护工人权益。《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以认定为工伤。董明珠认为需要修改的正是“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规定,职工在工作岗位上受伤或生病,当然要全力抢救。但非要规定48小时之内死亡,就不合情理,如果48小时之内抢救过来了呢?成了植物人,就不能算工伤了吗?这里面会牵扯到多少家庭的利益?
今年已经是董明珠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不做花瓶”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知道责任不仅仅是站在局部的企业,还要关注整个社会问题,把公众想说的事情,借此途径反映上来,而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大会期间认真履职,尽可能地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也让政府作出更多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