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大佬们庞大的身价历来是人们倾慕的对象,而商界赌局也同样是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继去年王健林与马云辩论电子商务能否取代传统实体零售对赌1亿之后,今年12月12日晚间,在央视举办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董明珠将赌注一下子提升到10亿。让众人惊叹大佬们“出手阔绰”的同时,一个疑问也不断盘旋在脑海中,5年后小米模式达到的营业额真的能击败空调巨头格力电器?
其实,这场对赌无论胜败如何,与此次评选的主题“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一样,年度人物的“对赌”更大的作用是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理清思路。
10亿豪赌狂揽众人眼光
2013年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12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大楼圆满举行。作为第二次来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舞台的雷军,一身黑色西服、红色的领带,面带微笑,让人感觉到一年间的蜕变,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成为他的标签。
一年前,雷军斩获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那时,小米刚刚起步,对于互联网企业做手机,业界仍有怀疑。一年后,小米手机月销售量超过300万台,年营业额超300亿元,让业界惊叹不已。与雷军共同出场的是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作为格力“千亿实体帝国”的掌舵者,董明珠的铁手腕和骄傲名扬在外。
经过短暂的风平浪静之后,两人便开始“针锋相对”起来。此次争论的主题是5年后小米模式达到的营业额能否击败空调巨头格力电器。雷军在现场表现更加含蓄而内敛,但却并不能掩盖他对小米的信心。诞生仅3年,小米手机年销售额达到300亿元,23年的格力销售则为1007亿元。从工厂数量来看,小米是0,格力是9;专卖店数量,小米是0,格力是3万多。不过在董明珠眼中,没有工厂、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的的小米或许压根就不是一个值得比较的对象。起初雷军只是象征性压了赌注,“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然而董明珠则是毫不客气地见招拆招。她说,首先小米超过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赌就不是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一下子将赌注由1块钱提升至10亿。可见,董明珠的霸气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新旧商业模式对垒难较高下
结合本次评选的主题:“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从业界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赌约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传统实体店和互联网电商渠道之间竞争的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激辩背后互联网与传统经济博弈,已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局面。
雷军表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我们浩浩荡荡,势不可当。”他认为,时下社会对小米产生了一个巨大误解,小米并没有营销团队,提倡最好的团队和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建议不要把精力放在所谓的营销上。从他说的话中,不难理解雷军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而董明珠却认为,时代在发展,在大数据到来之时,格力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坚守什么、发展什么很重要。格力电器不靠价格靠技术,有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和23年的基础,还有优秀的服务和几万家专卖店,所以要脚踏实地做。
双方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都是有理有据。而正如马云所说的,小米的营销确实做的不错,但是营销是很容易学的。而且新经济企业,做的久才是最艰难的。三年小米是这样,十三年的小米这样,二十三年的小米这样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强大的支撑是没法走出来的。
同样,实体经济也需要更加重视线下线上的冲突,需找解决之道。线上线下价格体系的剧烈冲突是难以调和的。从实体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一流的家电厂商在电商的道路上早已铺开架势,在品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线上的较低的价格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模式融合或成时代发展必然
可见电商模式若脱离了实体产业,将如一株枝繁叶茂但却无根的树般,只要一遇“台风”便会倒下,而实体经济虽然根系发达,但若是缺乏电商模式的滋润与灌溉,也只能一直苦苦挣扎,长势缓慢。电商经济与实体经济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发展的关系。
从顾客或是用户的角度出发,这种融合同样是大家所期待的。埃森哲对全球60家零售商在满足上述需求方面进行评估时发现,顾客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很大。在中国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6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很难在线上和实体店内买到品类一致的商品,且零售商很难在多渠道上提供真正的一致性体验,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实体店购物“轻松或非常轻松”,这一比例在网络购物上降为71%,而在移动设备上购物进一步降为46%。
客户希望购物不间断—能在多个渠道间实现无缝衔接,因而,如何让消费者“鱼与熊掌皆可兼得”应该是新型模式与传统模式探索的焦点。苏宁开启线上线下双线融合O2O购物模式之后,苏宁易购移动客户端下载量、下单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或许可以成为线上线下的一个融合案例。
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实体经济模式还是新兴经济模式,不管他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已经在不断蔓延。这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生存之战。换句话说,你想或不想,这些模式都摆在眼前。这也要求企业们要学会换一种发展思路前进,否则,违逆它只能停滞不前,被人赶超。
而董明珠却认为,时代在发展,在大数据到来之时,格力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坚守什么、发展什么很重要。格力电器不靠价格靠技术,有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和23年的基础,还有优秀的服务和几万家专卖店,所以要脚踏实地做。
双方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都是有理有据。而正如马云所说的,小米的营销确实做的不错,但是营销是很容易学的。而且新经济企业,做的久才是最艰难的。三年小米是这样,十三年的小米这样,二十三年的小米这样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强大的支撑是没法走出来的。
同样,实体经济也需要更加重视线下线上的冲突,需找解决之道。线上线下价格体系的剧烈冲突是难以调和的。从实体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一流的家电厂商在电商的道路上早已铺开架势,在品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线上的较低的价格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模式融合或成时代发展必然
可见电商模式若脱离了实体产业,将如一株枝繁叶茂但却无根的树般,只要一遇“台风”便会倒下,而实体经济虽然根系发达,但若是缺乏电商模式的滋润与灌溉,也只能一直苦苦挣扎,长势缓慢。电商经济与实体经济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发展的关系。
从顾客或是用户的角度出发,这种融合同样是大家所期待的。埃森哲对全球60家零售商在满足上述需求方面进行评估时发现,顾客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很大。在中国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6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很难在线上和实体店内买到品类一致的商品,且零售商很难在多渠道上提供真正的一致性体验,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实体店购物“轻松或非常轻松”,这一比例在网络购物上降为71%,而在移动设备上购物进一步降为46%。
客户希望购物不间断—能在多个渠道间实现无缝衔接,因而,如何让消费者“鱼与熊掌皆可兼得”应该是新型模式与传统模式探索的焦点。苏宁开启线上线下双线融合O2O购物模式之后,苏宁易购移动客户端下载量、下单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或许可以成为线上线下的一个融合案例。
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实体经济模式还是新兴经济模式,不管他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已经在不断蔓延。这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生存之战。换句话说,你想或不想,这些模式都摆在眼前。这也要求企业们要学会换一种发展思路前进,否则,违逆它只能停滞不前,被人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