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多年冻土” 百年前曾被当“自然冰箱
在河北省平泉县平房满族蒙古族自治乡小茅兰沟村老西沟的一处山坡上,中国科学院东南生态情况资本研讨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常务副主任牛富俊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盛夏时节,山坡表层和土壤下深处不足一米的地方,温度差竟然到达30℃以上。
河北发现“多年冻土”百年前曾被当“自然冰箱
收集配图
在这片山坡上,巨细七八个窟窿散落在草丛中,最深的窟窿约一米深,浅的只有30多厘米。在最深的一个窟窿口垂头查看,里面冷气扑面而来,拾起洞里的石头,入手一片冰凉。7月19日,牛富俊和同事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的数字显示,当天实时气温为30℃,地表温度为33℃,而洞内温度仅有零下2.4℃。
“前几年在山坡上随意扒几下就能见到冰,今年天色比力干,想见到冰可能需求往更深处挖,然则抓只蚂蚱扔进洞里,一会儿就能冻死。”这片山坡的承包者李福山说。
牛富俊说,2011年他就来过这个地方,其时在这里进行过物理勘探,发现土层上面存在着冻融风化的碎石层。依据勘测结果,初步揣摸这里存在着多年冻土现象。
学术界的共识是,在年平均气温零℃以下的地域才可能发生[fā shēng]多年冻土现象,而平泉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末尾,是河北、辽宁、内蒙古份三省接壤处,年平均气温7.3℃。发现冻土的这片山坡海拔高度也仅有970多米。平泉所在的位置,距离中国多年冻土区的最南端有600多千米。无论从天气照样从海拔高度来看,平泉都不具有形成多年冻土的前提。那末,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温带季风尚候区涌现了多年冻土层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牛富俊在平泉县实地考查完成物理勘探后,还在山坡上安装仪器,用以采集天气、地温、土壤水份数据,愿望经由过程对当地天气前提剖析,联合物理勘探结果做出合理说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近几年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剖析的根底上,牛富俊终于揭开了平泉永远冻土的成因。“这是受局地要素及天气前提影响下的特殊冻土现象,碎石层冬季强烈的对流换热效,应是平泉县这一特殊冻土现象形成的基本原因。”他说,“平泉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甚至更低,为碎石层提供了‘冷源’,也是这里多年冻土现象涌现的驱动要素之一。”
据引见,早在150年之前,曾有人将此冻土现象用作“自然冰箱”,以保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