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在给政府提交的政策定见中提到,“新政”是单次限额2000元。依据我国现有政策,居民出境时可携带的小我消费品价值限额为5000元,而在离岛免税店购物限额为8000元。
跨境电商生长或将遭受空中气流。
比来一个月来,一场行业性的耽忧正在出口B2C跨境电商伸展。
“春节之后,俄然感觉变天了,我们的穷冬要来了。”一位专做出口B2C跨境电商的新闻人士这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描述说,各类新闻渠道都标明,对“保税+行邮”模式出口跨境电商的政策已发生逆转。由之前的明确勉励,酿成[niàng chéng]了限制和制约。
多位接近决议方案轨范人士及从业者对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这些行业人士有的介入[jiè rù]了后期的调研,有的虽未介入[jiè rù],但均经由进程各自的靠得住渠道慢慢取得反馈,由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主导的跨境电商新政,已原则上取得国务院赞成,一些细节仍在商议,并将于4月初落地。
细数这些风闻细则,除周全勾销“免征50元之内的行邮税”这样的后期税务领域优惠政策之外,真正让一些行业人士耽忧的是,各部委正拟议的“正面清单”到底该若何确定。这被上述人士视为关乎整体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行业生长的命门。
新政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囊括全球的以消费者为焦点的立异商业模式带来的伟人人当[jiā dàng]生长潜力;另外一方面,则是海关等监管部门,面临以几何级数添加的碎片化包裹的监管难题。
而那些已照应政府号召,“阳光化”的出口跨境B2C电商,则正面临骑虎难下的难堪。
B2C出口的监管难题
新政策变卦[biàn gēng]的重点,简要地说,是从以前勉励所有类型的跨境电商,转变为勉励跨境出口电商和对实体经济增进作用较大的B2B模式跨境电商;同时限制跨境出口B2C模式,也即保税+行邮体式格式的小我消费品跨境出口电商。中国消费者较为熟谙的京东、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为了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两会时期施展阐发[biǎo xiàn],今年将添加免税店数目,并会对部门出口产物[chǎn wù]降税进行钻研,择机推出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高虎城并未说起(出口)跨境电商。而此前在2月下旬的国新办宣告会上,他曾指出,“我们要经由进程鼎力生长跨境电子商务,完成不出门就可以在境外购物,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风向渐变,启事到底是什么?
推进这场政策转变的最次要原因,是现有的监管气力已没法应对伴同[suí tóng]B2C家当[jiā dàng]规模生长而来的,成几何级数添加的碎片化包裹。
2016年1月8日,国新办进行新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关景遇政策吹风会。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引见,跨境电商生长的主体是明确的,B2B是主体,B2C是补充。B2C还会生长,然则走不远,走不大。真正要走强的是B2B,所以跨境电商要重点生长B2B,这相符我国外贸稳添加、调结构的需求,也有利于降落监管的成本,提高通关的效率。
张骥援引海关数据称,经由进程对7个开展跨境零售营业的城市试点的统计,2015年1~11月份跨境电子商务B2C模式出口和出口规模离散是79亿元人民币(下同)和145亿元。B2C这类体式格式的出口是78.8亿元人民币,23个次要城市验放清单一共有1.48亿份;与此同时,对7个试点城市的统计显示,出口规模是22.3亿美元,验放的清单总数是9598.89万票。
“这是碎片化的,清单异常多,然则金额有限。数以亿计的单据才二十几亿美元,假如(出口B2C)这个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监管成本会异常高,而且也很难监管。”他说。
已介入[jiè rù]多个国家级跨境电商政策起草,并在多个跨境电商平台调研的中国贸促会钻研院钻研员赵萍也亲目睹证了这一点。
海关的次要应战,来自于若何监管以小包装行邮的体式格式入关带来的假充伪劣、常识产权和价钱监管的问题。因为,以前是一万件衣服只对应一个报关单,而此刻则是每双鞋每件衣服都可能对应一个报关单。
赵萍引见说,在以前几年,一些地域的海关也采用[cǎi yòng]了“单一窗口”等整合了电子报关平台、物流、考验检疫等过关流程的商业利便[fāng biàn]化措施。然而,应战依然是伟大的。现有手艺已可以分辩出,经由进程机械传送带的,是否为报关单上申请的物品(好比[hǎo bǐ]是一双鞋而不是一件衣服)。然则传送带没法分辩货色价钱。
“假如报关的企业,将价值2万元的鞋子写成价值200元,机械是难以检测出偷逃的应缴税款的,只有靠人工手拣。但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力去检讨呢?”她说。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以出口为主,大致占了85%,跨境出口电商只占到15%。个中,跨境出口B2C模式,又只占到整个跨境出口不到20%。外表上看,两者叠加,跨境出口B2C的总规模十分有限,然则这个领域异常有潜力,仅2015年上半年增速就抵达了42%以上。
“我想,决议方案者耽忧的其实不是此刻的规模,而是这样增速下,未来迸发式的规模带来的监管应战。终究[jiū jìng]海关的人力与上亿规模小单据的包裹比拟,是远远不能斗劲的。”赵萍说。
而其他的大情形要素,也促使决议方案者下决计转变政策风向。
阿里巴巴一达通副总裁肖锋曾多次介入[jiè rù]后期部委关于跨境电商平台的调研。他对本报记者施展阐发[biǎo xiàn],外贸主管担任人一直很注从新业态生长,在杭州电子商务综合试点起头之后,简直每个月都邑有人来调研进展形态,并向上汇报[huì bào]请示。
在决议方案历程中,现有微观经济形势、B2C跨境出口电商对公正商业的影响、对现有投资的影响也是次要的推敲要素。
“在国际上一般的做法都是宽出严进,也就是看待出口管制较松,而对出口管制较为严峻。”肖锋说。
依据商务部内部调研的形态,因为有了跨境出口电商,使得境外货色可以直接入关,有一些原本在中国沿海地域设立商业公司的企业起头撤离,这些旗子暗记激起了一些不安。
外需不振招致的出口数据的周全深度下滑,也起头让政策慢慢向出口倾斜。
2015年进出口双降,已延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2016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3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降落12.6%。个中,出口降落13.1%;出口降落11.8%。
商业及税收若何回归公正
跨境电商B2C模式诞生以来,一直伴同[suí tóng]着公正商业与灰色地带的争议。
B2C电商本人[zì jǐ],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借助了互联网“长尾理论”,经典的提高先辈商业模式之一。以国际巨子亚马逊晚期的售书模式为例,上个世纪互联网高速生长,亚马逊只用了7年时间就抵达了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Noble)花了130年才抵达的营业额。
而这类模式一旦进入跨境领域,则面临全球海关、质检、食物安然[píng ān]、考验检疫的合营监管盲点。现实上,从一路头,大部门跨境电商都是经由进程行邮体式格式,以绕过监管。
传统监管模式下,因为代购和海淘物品,经由进程小包裹进出海关,一般将其等同于小我自用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在“海淘”规模其实不显著的时辰,普遍以为这部门税款可以疏忽不计。行邮税是行李和邮递物品出口税的简称,是海关对出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小我邮递物品征收的出口税。在2010年9月1日之前,中国对小我邮递物品有500元的免税额。
自2010年以来,地下小我代购或许出口跨境电商规模越来越大,其可能漏缴的税款规模,惹起了中国监管方的关注。本报记者取得的一份2015年7月罗兰贝格关于跨境电商的钻研报告请示[huì bào],标明中国跨境出口B2C现实规模,增速十分惊人。从2010年到2014年,经由进程跨境出口电商市场总额年均复合增速抵达了86%。次要的驱动力为:消费者对更高质量、多样化产物[chǎn wù]的需求、税收的优惠,挪动互联网的慢慢浸透,对小我邮寄的监管盲点。
依据中国海关总署宣告的第43号通知书记,在2010年9月1日之后,“行邮税”起征限额被大幅降落至50元。
海关相关人士依然对本报记者施展阐发[biǎo xiàn],即便降落了起征额度,面临越来越多碎片化的跨境包裹,这样的监管应战依然伟大。
由此,2013年起,国家起头对跨境出口电商,进行事实上的“阳光化”监管。一方面,是欲望将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转移回国际;另外一方面,也欲望给立异业态空间的同时,寻觅合理体式格式征收以往“灰色地带”的税款。
在跨境出口电商业内子士看来,从2014年到2015年,政策层面一直在释放跨境商业盈余。
2014年起,海关总署在其陆续赞成的跨境电商出面试点城市,宣告了多个出口零售电商政策文件;2014年3月,海关总署在通知中对“保税出口”模式做了划定说明。在该模式下,出口电商可以提前批量采购以海运/空运体式格式将商品运至保税区内的保税仓免税备货,收到消费者定单后,商品会直接从保税仓库经报关报检后发货。出仓商品只需交纳绝对昂贵的行邮税。2014年8月,56号通知书记明确了海关对出口跨境电商的监管思绪;57号通知书记赋予了网购保税出口的合理身份,也即1210监管代码,全称“保税跨境商业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
一位电商业内子士对本报记者说,这是中国政府在全球监管中的一次首开先河的做法。在这个政策的勉励下,相当多的投资人和创业公司,起头进入结构[jié gòu]跨境出口B2C领域。
这在必然水平上让部门税发出流。上述电商人士提供应本报记者一组海关相关数据,2015年,跨境出口保税总体规模176亿,交纳税收14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海淘3000亿规模,出境游购物1.5万亿,因为海关的磨练[jiǎn yàn]率较低,行邮税交纳的金额很小。
但这些回流的税收,其实不能阻止传统出口企业对出口B2C电商不公正的声讨。
一般的定见是,传统企业在出口货色历程中,次要征收的是关税、消费税和奢糜品的消费税。而出口电商则征收行邮税。今朝,国际消费者置办的海外产物[chǎn wù]多半行邮税税率为10%,这一比例较低。
但前述电商业内子士对本报记者说,片面看税率其实其实不客观,因为跨境出口电商与一般出口交纳的税基其实不相反。一般商业的税基是CIF到岸价(也即出厂价+运费),而跨境电商税基是现实生意营业价钱,依据内部抽样的43种商品(如化装品类、婴儿座椅、保健品等),大部门都是行邮税高于一般商业税率。
他对本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到岸价钱(CIF)为55元的雅诗兰黛花漾眼影(5色),假如经由进程一般商业,征收的综合税率83.86%,那末收税金额为46.12元;但假如经由进程跨境电商平台,收税税基是依照[yī zhào]发买价钱431元来征收,行邮税的税率是50%,最终收税金额是215.5元,远高于一般商业。但这个眼影,摆在专柜柜台上的售价可能是520元。这个中,从55的到岸价钱到520的专柜价钱之间,大部门的差价源于物流成本,和品牌商对中国市场的不放在眼里性定价。
即便如斯,整个出口跨境电商行业内,也关于跨境商业电商的税收慢慢向一般商业回流是有预期的,只是在征收的规模及品种上,人人依然以为新政的版本过于严苛。
前述电商在给政府提交的政策定见中提到,“新政”是单次限额2000元。依据我国现有政策,居民出境时可携带的小我消费品价值限额为5000元,而在离岛免税店购物限额为8000元。与上述规范比拟,前者显著偏低。
另外,他以为,依照[yī zhào]《关税条例》的有关划定,即便在一般商业中,关税税额、出口环节增值税税额和消费税税额50元以下的一票货色也享有免征优惠。从国际上看,存在免税额也是普遍的做法,不少国家免税额远高于我国且还有上调的趋向。从这两方面看,勾销跨境出口免税额与国际国际普遍做法不符。
而在前述接近决议方案轨范人士看来,不管细节若何施行,未来降落关税和提高行邮税,增添灰色地带的盈利空间,引导跨境B2B,都是一个大势趋。
出口电商进退维谷
关于那些阅历了“行业政策盈余期”,并已投入重金打造跨境出口平台的企业来说,此刻进退维谷。
从2014年10月起,各路人马纷纭结构[jié gòu]出口电商,互联网江湖大佬如京东、网易等,都将海外购板块提升至次要战略位置;创业公司纷纭减速融资措施[cuò shī],跑在一线的如蜜芽、洋码头,小红书都已接踵走到C轮切切美元级别融资阶段。
数位不愿意泄露姓名的跨境出口电商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后期在政府的号召下,投入了许多资金,打造智能仓储、厂房、物流平台,有些企业经由了数轮风险投资,此刻面临政策渐变,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投入都要酿成[niàng chéng]漂浮成本了?
而最使全行业耽忧的,并非一直有预期的税率调整,而是正面清单问题。这是决议行业未来生长的命门。
在以前的革新倾向中,外界一直预期对跨境电商施行的是负面清单治理,例如在食物药品监管领域,列出哪些是不成以经由进程出口电商平台售卖的品类,其他品类皆可发卖。而假如使用风闻所说的正面清单体式格式,很可能会极大限制行业生长。
前述业内子士对本报记者说明说,跨境电商最大的优势,是在见告消费者真实置办产物[chǎn wù]信息的根抵上,让一些国际暂时短少、优质的国外商品疾速知足消费需求,同时电子商务的手腕也可全程溯源。
他说,B2C的模式就是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焦点。“好比[hǎo bǐ]说,依照[yī zhào]大类可以分为化装品、洗面奶,但客户的需求还包罗生发产物[chǎn wù]、洗涤婴儿屁股等小众产物[chǎn wù],这又该怎样归类呢?”
他指出,如按正面清单治理,后期试点90%以上的商品将面临下线,今朝入驻出口电商平台的品牌,大部门要加入中国市场。
费事的地方在于,更多商品甚至还未能进入中国市场。如依照[yī zhào]货色治理,需求拿到多部门提供的出口许可证,包罗:分管出口配额的商务部、分管食物安然[píng ān]的食药监总局,和分管品类的质检总局。而消费者作为直接出口主体,基本不具有解决[jiě jué]相关许可的前提。
“更次要的是许多商品解决[jiě jué]许可证的时间长、成本高,且不少产物[chǎn wù]存在国际外规范纷歧[fēn qí]的景遇,国际市场基本买不到这些物品,这也是为什么国人要海淘的基本原因。这些假如都需求许可证能力[néng lì]出口,那末最多需求半年~两年的时间,能力[néng lì]落地。”他说。
综合来看,他在给政府的政策建议中写到,“阳光化”跨境电商普遍以为正面清单治理体式格式,将可能招致今朝90%以上的跨境品类加入,多量商品重回邮政通道,多量园区和举动措施闲置和华侈,水客和“灰关”取得更大套利空间,以更大的声势卷土重来,跨境电商遭受致命冲击。
尤其让他们认为不安的是,这样大的政策变卦[biàn gēng],在后期,并没有征求这些企业的定见。
“直到我了解到,海关总署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全国版监控系统,3月底试运转,以配套4月新政施行,才察觉,政策真的要来了。”本文开首的新闻人士对记者说。
3月中旬,一些行业上下游企业被海关系统召集起来,介入[jiè rù]了在广州、杭州等地“跨境电商货色价钱调研工作方案”的调研。
在本报记者取得的这份调研问题清单中,包罗:电商的售卖模式,包罗备货、物流、清关;跨境电商货色网上零售价钱的定价政策景遇;网上零售价钱是否含税。假如是含税发卖,若何向海关申报完税价钱等手艺细节问题。从预会人士的现场感想感染来看,似乎都逐个指向之前风闻的新政。
此刻,虽然没法获取正确的新闻,这些惊骇不安的出口电商们,也不得不积极地豫备起来,以对冲可能突如其来的新政影响。
好比[hǎo bǐ],2000元以上单件不成瓜分的轻奢商品,曾是海淘代购,和中国海外购物最爱置办的低价值货色,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吸引消费回流的主力产物[chǎn wù]。本报记者从业界得知,今朝电商平台30%以上的选品的单价就跨越了2000元。以前,这样的商品是可以在纳税中予以特殊措置,但税改后,不只面临较大纳税更改[gēng gǎi]风险(好比[hǎo bǐ]大额提高税率),甚至可能将没法继续售卖(必需[bì xū]走传统一般商业渠道通关)。
“我们此刻天天都在休会,为可能发生的新政调整手艺端口。”上述电商人士说。“一些平台天天都在大促,尤其是单件跨越2000元的轻奢货色,赶忙得去库存,
赵萍对本报记者指出,今朝不适宜对出口B2C跨境电商使用正面清单的监管体式格式。正面清单监管难度异常大,假如列太短,不只限制了行业的生长,也没法知足国际消费进级的需求,更没法抵达吸引海外消费回流的目的。
她以为,负面清单的体式格式,更合适营建一个优胜的营商情形。“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不变性是对行业生长至关次要的。”赵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