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家电辐射排行榜”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开来,其中我们常用的微波炉、电冰箱、电吹风等家用电器“榜上有名”。一时间各种说法纷至沓来,其中“致癌说”最为可怕。毕竟是每天都要使用的电器,辐射超标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民的担忧。记者查阅资料和采访相关专家后了解到,家用电器辐射并不可怕,大可不必担心,所以“谈辐射色变”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家用电器暗藏辐射
随着寒冬脚步的加快,雅安家庭的家电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家住市区县前街的曾慧说,入冬以来,电热水器和电暖器、空调、微波炉的使用时间更长了,以前电热水器都是洗澡之前再开,现在则是24小时开着,保证随时洗手都能用到热水。“现在天黑得早,不能去公园散步了,晚上基本就窝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此外,手机看视频的时候也多了。”曾慧说。
那么家用电器是否真的存在辐射?市区大北街某电器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所有家电产品都有辐射,这种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如果使用方式不对,其辐射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都存在误区。“电磁辐射应该只存在于冰箱、彩电、洗衣机之类的大家电中,小家电应该没什么辐射。”市民张海涛认为,辐射只存在大型家用电器中,一般的小型家用电器,诸如电吹风之类应该没有辐射。
而对于网传的家用电器辐射榜单,不少市民都表示,希望今后家电生产厂商能够将家电辐射数公布,让消费者心里有数,同时也希望质监等部门加以科学引导,告诉大家辐射如何正确防范。
大部分家电无辐射量标识
调查中,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家电卖场发现,无论市民普遍认为的电磁辐射量较大的微波炉,还是平时不太注意的电饭煲,在电器的外包装上,都找不到有关电磁辐射量标识。
对此,市区羌江南路某家用电器销售店负责人说,通常来讲,空调、路由器、电暖器、冰箱、洗衣机和电饭煲的电磁辐射量较小,处于人体可承受范围,因而在外包装上没有标注。
而市区另一家电器销售商店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其实在市场上销售的几乎所有家电产品都是不标注电磁辐射量的,而且电磁波辐射测试仪测试出的数据,也不见得非常准确,比如电视机在开机的一瞬间,比正常观看时的电磁辐射量能高出上百倍,另外,换台时的辐射量也比较大,但厂家也拿不出权威的采集数据。
消费者呼吁厂家自测
“目前家电产品的机身尺寸、分辨率、声音输出功率、整机功率、能耗能级等都标注得很清楚,却没有电磁辐射量标识。”市区沙湾路某家电销售商店负责人说,家用电器有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市民可以通过简单方法自测家用电器辐射的安全距离,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预防、减少生活中家电的辐射。
对此,不少消费者也呼吁厂家进行自测,然后像标注能耗等级一样,标注清楚家电的电磁辐射量,再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查。这样,消费者用着才能心里有数。
采访中,不少市民还自发研究了减少家电辐射的办法。“不要把家电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市民杨艺婷认为,电视、电脑、微波炉、冰箱等家电不宜集中摆放,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而当家电暂停使用时,也不要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应立即关机,这样也可以有效减少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