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案、写计划、写总结、写论文、……,写这写那,这是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人经常要做的事情,在一些单位或部门,甚至还设置了专事“文案”、“策划”的岗位,这足以说明这种事情的经常性和重要性,说明在强调务实的今天, “写出来”也是同等重要的。
所谓“写出来”,就是把想象的东西落在纸上,把要做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把做过的事情记录在案,等等。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要求,那些规范运行的单位或部门都是这么做的,那些有智有心做事的人也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是事物的本来流程和规律。
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并不是这样,一些从事技术或管理的人员,他们对于“写出来”,并不认为有多重要,或并不认为有何必要,或并不习惯甚至并不知如何写。
不论是技术从业人员还是管理从业人员,不论是在事前、事中还是在事后,“写出来”是创意策划产生和完善的过程,是逻辑关系建立和修补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和论证求解的过程,是知识技能的记忆过程,是所思所悟的记录过程,是经验教训的积累过程,是能力素质的展示过程。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缺少了这些过程,你会在到了年终总结时,才感觉自己不能回答“今年做了什么”;你会在到了职称评定时,才发现自己连一片像样的论文都没有;你会在从业几年后,才意识到自己发展的能力和空间都有了上限。这仅是在有了明确需求时感受到的缺憾,而不会或不习惯“写出来”的隐形缺憾更是触目惊心:会让你把原本属于技术性的工作演变为一成不变的事务性工作;会让你大脑过早老化而没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会让你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难以立身、无所建树。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缺少了这些过程,你会在启动你的计划后,才意识到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你会在努力一番之后,才发现光有激情不足以成事;你会在结果出现时,才感觉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你还会在犯过错误之后,才发现同样的错误之前就犯过。这还仅是你自己感到的挫折,如果你是一个项目主管或部门主管,这样的挫折带给项目或部门的损失可就大了。情绪化的、拍脑袋的、单纯迎合某一方(尤其是领导)意见的事情,可能都会通过“写出来”的过程加以淡化或避免。
强调“写出来”是入门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写”和怎么用好“写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写出来”的东西在创意策划完善、逻辑关系修补、发现问题和论证求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着实体现着“写手”的视角、高度和水平。
仅仅“写出来”还是第一步,对于重大项目或部门规划,“写出来”的东西还需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开放的机制,以获得更多智人的论证评价,从而能使“写出来”的东西经得起任何质疑与挑剔,经得起真正实施中的各种考验。
2014年伊始,不论单位、部门和个人,相信都在做或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或工作计划,那么你们“写出来”了吗?